:::
【#書摘】《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封面圖片

【#書摘】《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

2020-11-16
胡佳君/圖文、攝影
原刊載於臺史博臉書

本書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玉山社出版公司共同策劃,運用館藏日本時代畢業紀念冊中的旅遊照片,搭配學校文件、學生遊記等文獻史料,重新回顧這些人人都曾走訪過的景點。旅行看起來輕鬆,卻不只是遊玩,參觀行程與地點都得搭配不同的政策與教學需求。但人們也因為這難得的機會,與同學、師長一同出門遠行,體驗生命裡的彼時此地。

本書以畢業紀念冊中的旅遊景點照X修學旅行路線文本為兩大主軸,描繪一九三○至一九四五年之間「修學旅行」的樣貌。當時的時空背景又是如何呢?一九三○年代的臺灣,正朝向工業化發展的轉折點,島外的局勢則是世界各國的強權興起。以整體旅遊環境而言,大眾社會文化的興起,交通建設越趨完備、觀光業發展蓬勃、商業經濟興盛,這些都提供有利的條件。

少年少女在旅途中所見的臺灣又是如何景象呢?

我們整理了#精華書摘 第二回!請見圖說➡➡➡

本書特色

章節標題

★旅遊路線X遊記心得X景點趣聞★

▲腳踏之地、目光所見:校外教學「修學旅行」,一直都是深刻且備受喜愛的校園記憶。本書以百年前臺灣少年少女們的腳步與目光,描繪一九三○至一九四五年之間「修學旅行」的樣貌。

▲全島少男少女的旅行身影:收錄臺史博館藏的日本時代珍貴影像,以及臺南女中校藏的臺南第二高女一九三八年前往日本內地修學旅行寫真帖。曾經的青春畫面,海嘯式一次公開!

▲如浪潮般的旅遊節奏:模擬學生修學旅行的角度,從為何旅遊、學校課程背景、行前準備、旅途見聞,一直到拜訪景點的各種趣聞,最後回歸到「旅行的意義」。

▲統整各種主題的「修學旅遊打卡熱點」,#神社 #公園 #古蹟 #產業設施,今天想去哪一個?

▲插圖參考日本時代留存的歷史影像為原型繪製,增添趣味性,其中不少照片同時是收錄於本書!  #快來翻翻找對照

▲地圖與 #古今對照:15幅地圖以具體空間取代表格,補充景點的分布位置,隨頁補充原址或現今位置等資訊,提供實際前往旅遊。

 

圖片感蘇峯楠提供孔廟照片
感蘇峯楠提供孔廟照片

「一出車站,兩排鳳凰木迎接,沿著大正道路(今中山路)走,一下子就接到大正公園,孔廟就在不遠之處。……。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孔廟,正是屹立在時光與朝代中的永恆風景,鮮明的紅牆,古都韻味,全臺首學與臺南神社比鄰,一旁就是熱鬧的末廣町。一九三二年五層樓高的林百貨開幕,位置就在商業行政中心銀座通商店街上,(沿途)再繞回今晚入住的四春園,圈起最精華的市街,勾勒了臺南繁盛景象。」

_#書摘〈啟程【路線1】臺北旭小學校深度探訪(1936年)〉

圖片

「『我們住在二樓的一等席,從窗外看出去就能看見阿里山的景色,還有雲海翻騰的樣子,雲離我們好近,有時像大大的波浪,有時又像憤怒的波濤。今天是農曆十五的夜晚,心情愉快地與朋友們就著美麗月色共用晚餐。』臺北靜修女學校的酒井その子寫道。」

_#書摘〈啟程【路線4】臺北靜修女學校的中南部旅行記事(1936年)〉

圖片

「抵達高雄港車站後,再搭上前往澎湖的『鳳山丸』。...... 。油味、溽暑、熱汗……,幸好,美麗的海景稍稍撫平了前往離島的第一印象。(堤誠寫道:)『大概出發了三個小時,感覺自己像海上的孤舟,大概下午兩點左右就完全看不到臺灣了。接下來繼續前進,經由東吉、將軍這些島,在下午五點抵達馬公外海。』」

_#書摘〈啟程【路線5】嘉義農林學校的澎湖行(1938年)〉

圖片感謝鍾如提供琵琶湖照片
感謝鍾如提供琵琶湖照片

「張孟珠同學如此寫著:『走過山間古道、蒼蒼鬱鬱的大杉木、小小的茶店,大家在莊嚴巨木的包圍下,都默默地不再嘻笑說話;直到出了山道,大家才回復以往的神情,山的春色氣息也終來到。白色的櫻花隧道,為了給故鄉親友捎上內地的春天氣息,而採著落下的花朵。』」

_#書摘〈啟程【路線6】臺南第二高女日本遊(1938年)〉

圖片

「大武已經是臺東之南,這裡到屏東陸路不便,是全島公路建設的缺口,......。今日唯一的行程是:挑戰用雙腳抵達目的地(沿海徒步約5里半至牡丹灣)。......,這條道路,既是山麓線,也是海岸線,山腳逼近海岸。伴隨著海濤,以及海浪擾動石頭的聲音。腳下的礫灘路,讓每次舉步都是挑戰。沿途攀爬山壁與礁石,挑戰著體力,卻也不時被景色吸引而停下腳步,往左側一望,是無際的太平洋,耳裡的浪聲伴著腳步聲,即使累了也用力地鼓舞著自己前進。」

_#書摘〈啟程【路線3】臺中師範學校環島一周全記錄(1933年)〉

圖片

「今晨的湖光水色、昨夜的杵音獨特氛圍,讓四年松班的加納よし子同學不禁以『早晨的日月潭』為題,寫下了詩意般引人入勝的感受: 『寂靜的空氣被蕃人的歌聲劃破,在早晨波光粼粼的湖面,獨特的情調飄蕩。』清晨裡飄緲雲霧繚繞的日月潭是多麽地靜謐而神聖。美好的旅程從在層疊山巒間泛獨木舟開始,……」

#書摘〈啟程【路線4】臺北靜修女學校的中南部旅行記事(1936年)〉

圖片

「一九三二年『(東海岸)臨海道路』全線通車,政府也委託民營巴士業者東海自動車株式會社負責運輸,每天二班行駛,總算開啟花東旅行之路。學校也透過這條公路,開始規劃了東部的修學旅行。這條公路可是有名的驚魂路,一九四○年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舉行環島一周的修學旅行,重松浩同學如此記錄:『巴士在司機熟練的操作之下,逐漸進入臨海道路,巴士以很快的速度突破逼近頭頂的岩石和可怕的彎道前進。我們的生命也都交付在司機的雙手中。』」

#書摘〈歸途_臺灣島內交通建設〉

圖片

「一九○八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儀式,選定臺中公園為儀式典禮會場,日本皇室親自蒞臨參加,因此特別在公園內日月湖上建造「御休憩所」,直到一九一四年才開放讓民眾參觀,就是今日我們熟知的「湖心亭」。在郵票、愛國獎券以及臺中市政府各種文宣上,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成為百年來臺中最主要的城市地標。」

#書摘〈啟程【打卡熱點】不是在公園,就是在往公園的路上〉

圖片

「行車途中一邊是陡峭山壁如仞,一邊是懸崖無垠汪洋,壯闊山海如詩。冬日海色灰濛,車子穿行其中,遙想拓荒與興建道路之難,臺灣土地撼人的紋理,隨著漫長的清水斷崖,一點一滴刻進心版,太魯閣峽谷就在前方。因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碰撞而成高山,經過時間風化與立霧溪侵蝕,擁有河川切割山脈的壯麗景致,幾近垂直的谷壁,亦有飛瀑、吊橋等點綴地貌景觀......」

#書摘〈啟程【路線3】臺中師範學校環島一周全記錄(1933年)〉

圖片

「昭和年間發行的《臺灣寫真大觀》中如此描述北投溫泉:『自臺北車站坐火車到北投,車程大約三十八分鐘、距離約三里。這裡是個稀有的幽靜閒雅的勝景,全島第一的療養地、歡樂地,來往者絡繹不絕。』……一九一三年瀧湯浴場改建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並整建周邊自然環境為北投公園。一九一六年北投至新北投的鐵路建造完成,旅客到達公共浴場更加便利。」

#書摘〈啟程【打卡熱點】走到哪泡到哪,最喜愛的溫泉旅行〉

:::
文化部 LOGO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LOGO

電話:06-356-8889

傳真:06-356-8895

最佳瀏覽狀態:螢幕解析度1280x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