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像新化公學校的教室現場-封面圖片

想像新化公學校的教室現場

2020-12-15
許佩賢

 

2017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獲捐一批臺南新化柯家所收藏的教育文書,在這批文書中留有幾份「學級經營案」,所謂學級經營案是公學校老師接了新的班級後,所做的班級經營計畫書。雖然是預定計畫,也有可能只是應付學校的要求而作的表面文章,但是我們從其內容可以看到非常具體的描述,至少可以將之視為「理想的」教室樣態。

本文從兩份1925年新化公學校的學級經營案來想像新化公學校的教室,第一份是當年度擔任四年級導師的柯天送所留下的記錄;另一份是擔任一、二、三年級合班複式教學的蔡進旺所留下的記錄,分別從教室內的教學、訓育活動,以及對學生個人身體的規訓兩方面來考察。

 

圖片新化公學校學級經營案手稿 / 臺史博  2020.011.0703  「新化公學校學級經營案」
新化公學校學級經營案手稿 / 臺史博 2020.011.0703 「新化公學校學級經營案」

朝會

根據柯天送的學級經營案,班級每日第一節上課的前10分鐘在操場集合訓話;另外在三大節(紀元節、天長節、明治節)、始政記念日(6月17日)、卒業式(畢業典禮)以及學期始終業式(每年的4月1日及翌年的3月31日)會舉行儀式,並進行相關訓話。

這些雖然寫在學級經營案中,然而並不是只限於該班的活動,而是全校的活動。朝會的實施,在公學校相關法規並沒有看到相關規定;但祝祭日的儀式性活動,則是自1912年的公學校規則中即有明文規定。

 

級長制度

只就班級層次的活動來看,首先有班級自治會,選舉級長、副級長,從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實物,可看到有「級長章」。配戴徽章這種可視化的物件,有將學校權威可視化的效果,可見日治時期公學校班級的級長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權威性。

柯天送的學級經營案中表示:級長、副長,聽老師指令行事。其任務有:教室出入時指揮、教室整理、教師命令公告、其他教師交辦事項等。每堂上課,由班長喊起立、敬禮、坐下。但實際上,從級長、副級長的工作內容就可以知道,雖然有班級自治會的名義,但很可能「自治」性是很低的,級長、副級長只是聽候老師指令協助的角色。

圖片臺史博   2004.001.0216  「公學校副級長徽章」
臺史博 2004.001.0216 「公學校副級長徽章」

班會

在柯天送的班上,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放學後開班會,讓兒童談話、唱歌、圖畫、童謠、兒童俳句等,最後成績品巡覽,互相批判鑑賞,再由教師講評。在教室後方設一個小黑板,每天張貼學級新聞,在上課前貼好,利用第一、二堂課休息時間指導。此外,教室內設圖書閱覽室,放置《子供世界》雜誌、《小學校新聞》及其他適當讀物,讓學生可以隨時取閱。《子供世界》雜誌及《小學校新聞》都是當時日本內地流行的兒童雜誌,在臺灣似乎也有一定的流通。由這裡可以看到,教師很努力利用正式課程以外的時間,加強兒童的學科能力。

圖片臺史博 2020.011.0968 「《小學四年生》雜誌」書影
臺史博 2020.011.0968 「《小學四年生》雜誌」書影

隨堂考試

校中的考試從有學校制度以來就被引進,每年是否能升級,也是要看考試成績,考試可說是年級制成立的重要機制。柯天送的學級經營案中,提到「學年考試的壞處大家都清楚,因此不採學年考試,於每週星期三1小時、星期六1小時,進行該週進度測驗,以刺激兒童之學習欲,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這裡提到的「學年考試的壞處」,可能是指一次考試範圍太大,學生也無法好好複習功課,且只憑一次考試的結果,決定學生是否能升級,影響太大。

圖片公學校讀方科考試卷,受試者須針對畫線的詞句釋義並寫出讀音 / 臺史博  2019.014.0803
公學校讀方科考試卷,受試者須針對畫線的詞句釋義並寫出讀音 / 臺史博 2019.014.0803

午餐時刻

在學校中如何用午餐,是重現學校生活時重要的關鍵之一。柯天送的經營案中,有關於在學校用餐的規畫:

上午、下午都要上課時,鼓勵學生帶便當,找一個教室由值勤老師陪同一起午餐。其秩序及禮儀如下:

全部坐好後,打開便當,一起開動。

吃飯中,不要談話,心平氣和,姿勢端正,速度適中。

全部吃完後,不能隨便離席,不吵到他人吃飯,但可小聲談話。

吃飯時間約二十分鐘,吃完後,行禮退出。

吃飯時湯的分配以輪值方式負責。

 

 

身體的規訓

近代學校的特色之一是對個人身體的規訓,體育課的設計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其實不只體育課,唱歌課強調齊聲合唱、學校中的校園配置、身體檢查、制服的規範、學校活動的設計等,一方面掌握個人身體的特徵、變化之物理性的身體,一方面也將一個一個學生的身體,規訓為國家可用的身體。

1920年代時,新化公學校應該還沒有指定制服。蔡進旺的經營案中,對服裝的要求只有「服裝正確穿著,釦子扣好,掉了要立刻縫上」等。在柯天送的經營案中,對服裝的要求有較詳細的說明:

    服裝以質素為主,決不要流於華美

  〔男童部分〕

  • 帽子:戴學生帽或運動帽、

  • 衣服:臺灣服或運動服私服、

  • 鞋子:草鞋或運動鞋

  〔女童部分〕

  • 頭髮:束髮或重髮

  • 洋傘或麥桿帽

  • 衣服:臺灣服

  • 鞋子:草鞋、運動鞋

    其他應注意事項:

  • 釦子正確釦好,攜帶手帕、衛生紙

  • 帽子正確著用

 

在學校中的身體動作,也有標準要求。

例如坐在座位時,「坐在椅子前半,保持正確姿勢,不自己離席、充分注意手腳(不要亂動之意)。(蔡進旺)

除了平日的體育課外,遠足、校外教學也是鍛鍊身體的重要活動。在柯天送的班級,計畫每年2次遠足,第一次是5月31日海軍紀念日,至學校附近的北勢埤;第二次是3月10日陸軍紀念日,至虎頭埤。蔡進旺的班級計畫,校外教學及遠足預定每個月一次,遠足主要在紀念日、星期日或平常下課時間,實施數回。

此外,也透過勞動服務來規訓兒童身體。每日需打掃教室、運動場、校園,週末有大掃除。除了服裝、動作之外,說國語可以算是一種身體規訓。雖然還不到皇民化運動時期,但此時已經努力在校園中推行國語,例如柯天送的經營案中提出,在校內絕對嚴禁使用臺灣語,校外盡可能避免臺灣語,每月3日訂為國語使用日,貫徹國語使用獎勵。如果遇到沒有使用國語者,就沈默以對。

兒童離開學校以後,學校也要繼續監管兒童的身體。蔡進旺的經營案中,針對校外取締表示「特別是深山兒童,大抵對爬樹、游泳有興趣,應嚴格禁止。」柯天送的經營案,有更詳細的規畫:「校外取締,將就學兒童區域分為四區,各區置一名組長。取締事項包括:危險的遊戲、類似賭博的遊戲、買東西吃、行禮情況、國語使用狀況等。特別需要巡視的,很多兒童常經過的地方、容易有不好行為的地方(如廟、市場等)。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不想讓兒童接觸到學校不認可的事情(如賭博等),同時也檢查國語使用情形等。

以上,從新化公學校的學級經營案,我們可以想像1920年代中期理想的公學校教育現場的模樣,或許也是新化公學校教室現場的模樣吧。

 

:::
文化部 LOGO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LOGO

電話:06-356-8889

傳真:06-356-8895

最佳瀏覽狀態:螢幕解析度1280x720